|
|
樂山大佛 |
看 點:樂山大佛、靈寶塔、凌云禪院、九曲—凌云棧道、巨型睡佛、東方佛都、佛國天堂、烏尤山等 |
樂山大佛景區位于樂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景區由凌云山、麻浩巖墓、烏尤山、巨形臥佛等組成,游覽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集聚了樂山山水人文景觀的精華,屬樂山—峨眉山國家級風景區范圍,是聞名遐邇的風景旅游勝地。
凌云山緊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依山開鑿大佛一座,通高71米,腳背寬8.5米,為當今世界第一大佛。大佛為唐代開元名僧海通和尚創建,歷時90載完成。大佛為一尊彌勒座像,雍容大度,氣魄雄偉,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跤壬脚c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濱,四面環水,如一堆碧玉浮于江水之中。山上有創建于盛唐的烏尤寺,寺內現存七座殿堂,寺周林木蔥籠,尤顯幽雅謐靜。寺內爾雅臺是漢代文字家郭舍人注釋《爾雅》的地方。
近年,發現了以烏尤山、凌云山、龜城山構成的樂山巨形睡佛景觀,隔江望去,酷似一巨大佛像仰臥于三江之上,臥佛直線長1300多米。巨型臥佛的發現,為大佛景區更添魅力。
巨型睡佛:
如今到樂山旅游的人,都知道大佛所在的烏尤山和凌云山體本身就是一尊碩大無比的天然睡佛。從樂山城東的輪船公司碼頭望去,只見烏尤山為佛首,眉眼清晰可見;凌云山為佛身,妙處自然分明。其身形神態之棧似,堪稱天下一絕。但這尊天然睡佛早已存在了千百年 ,千百年來進香的香客和觀光的游人不計其數,但從未有人悟出。卻是1985年5月11日廣東順德老農潘鴻忠于無意中攝得一張照片,約半個月后洗印出來后,才忽然發現“山形如佛身仰臥”。發現過程之戲劇性,真合了佛家的“機緣”要義。游人可到樂山城東輪船公司附近的觀佛樓處,觀賞天然大佛的奇景。觀佛樓的墻上還有潘鴻忠撰寫的《樂山巨佛發現記》。
九曲—凌云棧道
大佛右側的石壁上,是著名的“九曲棧道”,是與修建佛像同時開鑿的。棧道最寬處1.45米,最窄處0.6米,共217級石階,沿崖遷回而下,可到大佛腳底。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龕,遺憾的是它們的風化現象非常嚴重。繞過佛腳是位于大佛左側的“凌云棧道”。削壁穿洞,隱藏在樂山大佛左側懸崖絕壁間。棧道開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開放,全長 約500米,與大佛右側 的九曲棧道一起構成一條回環曲折的旅游路線。
凌云禪院
凌云寺是建于唐代,位于大佛頭部的右后方,俗稱大佛寺。唐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鑿佛像時,寺字又有擴建。唐建凌云寺,毀于元順帝戰亂,明代進行了兩次較大修復,明末又經毀,F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經多次修葺。寺門正中匾上集蘇東坡書“凌云禪院”四字。兩旁聯文是“大江東去,佛法西來”。此聯既使人有佛法莊嚴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還巧妙地將“大佛”兩字嵌于其中。寺內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經樓等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藏經樓,原為寺內收藏佛教經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結構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風格,樓下新辟“海師堂”,塑有大佛發起建造者海通法師、以及繼任建造者章仇兼瓊、韋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對他們的敬仰之情。
東方佛都
1994年5月建成開放。距樂山大佛僅一里之遙,是樂山大佛旅游景點佛文化的延伸、是樂山大佛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在20萬平方米范圍內,集中仿制了國內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體延伸,采用摩崖圓雕、浮雕、雕刻、壁畫等表現形式,選用不同材質,有石刻、銅鑄、彩塑、墨玉等各類大小佛像雕塑。
烏尤寺
烏尤山即古離堆,相傳為秦時蜀郡守李冰開鑿,以“避沫水之害”。烏尤山與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濱,四面環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烏尤山因孤臥江中,好似一頭烏牛,故又名“烏牛山”,相傳宋代詩人黃庭堅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見山上古木繁蔭,便更名“烏尤山”。 山上有創建于盛唐的烏尤寺,和凌云寺毗鄰,兩山之間隔一水,有吊橋相通,和凌云山合成一個完整的風景區。山上有烏尤寺,建筑順山勢設計,曲折高低,玲瓏雅致,別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還有曠怡亭、聽濤軒、爾雅閣等精巧建筑,F存廟宇系清以后的建筑,是四川省內保存較完整的寺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