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教常識
佛教是在公元前六至五世紀中,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悉達多?喬答摩(釋迦牟尼的原名)所創立。它是當時反婆羅門的思潮之一,以無常和緣起思想反對婆羅門的梵天創世說,以眾生平等思想反對婆羅門的種姓制度,因此而被廣大群眾接受,很快得到流傳。
佛教傳入我國的時間,有兩種說法:(一)是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二)是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傳說永平七年,明帝夢見十二金人后,派遣蔡愔等赴西域求佛法,在月氏國遇到來自天竺的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便迎回中國。永平十年到達洛陽,次年建立白馬寺。由于傳入的時間、主要傳播的地區和民族文化、社會背景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云南地區上座部佛教三大系統
佛教的經典總稱“三藏”,是由經、律、論三部經組成。據唐《開元釋教錄》載,共計1076部,5048卷。主要經藏有《般若經》、《華嚴經》、《楞伽經》、《法華經》、《維摩經》、《楞嚴經》等;律藏有《四分律》等;論藏有《中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百論》等,以后歷代都有增補。
佛教基本禮儀
1、入寺:入寺門后,不宜中央直走,進退俱當順著個人的左臂迤邊行走,入殿門里,帽及手杖須自提攜,或寄放為佳,萬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2、拜佛:大殿中央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禮拜,宜用兩旁的墊凳,分男左女右拜用,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頭前行走。
3、閱經:寺中若有公開閱覽的經典,方可隨便坐看,須先凈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著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經上。
4、拜僧:見面稱法師,或稱大和尚,忌直稱為"出家人"、"和尚"。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兩手合一,微微低頭,表示恭敬,忌握手、擁抱、摸僧人頭等不當禮節。向他頂禮時,假若他說一禮,不可再繼續強拜,凡人禮佛、坐禪、誦經、飲食、睡眠、經行、入廁的時候,俱不可向他禮拜。
5、法器:寺中鐘鼓魚磬,不可擅敲,錫杖衣缽等物,不可戲動。
6、聽經:隨眾禮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師已經升座,須向佛頂禮畢,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談話,如不能聽畢,但向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拜佛禮儀
1、兩手十指并攏合掌當胸,距胸一拳遠,站離拜墊約三寸,兩足成八字,左右足跟距約二寸,足尖距約八寸。
2、身前躬,同時右掌向下按于拜墊中心;兩膝分開跪于拜墊上。
3、左掌按于拜墊左前方。
4、右掌移至拜墊右前方,兩掌距六寸許。兩肘對兩膝。
5、兩足尖往后滑,使足背挨拜墊,臀部盡量下坐,不要抬起。
6、頭叩于兩掌中間的拜墊上。
7、兩掌向外翻轉,令手心向上。(意在以兩手承佛足,故曰頭面接足禮)
8、兩手曲指如輕握拳,立即邊翻轉邊伸直手指,令手心按于原處。
9、頭抬起。
10、右掌移至拜墊中心。
11、足尖前移,令足心著墊,臀部抬起,兩膝離墊,起身。
12、同時左掌離墊,移至胸前如合掌狀。
13、右掌撐起合于左掌當胸。此為一拜。至少三拜,多則以三數遞加。
拜畢尚有一禮,名曰問訊,當拜畢兩手當胸時,鞠躬,將右掌置于左掌之內,疊成拳式后,將雙手食指豎起相合,緩緩從下向上舉起與眉間齊,再邊徐徐下移至腹前,邊右手置于左手之上,(手心向上),大拇指相注,手便散開而退。此為拜佛禮畢,頭再略一低而已。
峨眉山拜佛手冊
中國有四大佛教名山,其中之一就是峨眉山,為四大菩薩中普賢菩薩的道場!捌铡笔潜橐磺刑帲百t”是最妙善義,“普賢”之名就是將妙善妙德普施一切眾生之意。也就體現了佛教的最高境界――普渡眾生。
峨眉山寺廟初創是在東漢時期,鼎盛在明清時期,當時全山120華里的游山道上分布了大大小小的寺廟108座,現在保存下來的還有28座。每座寺廟不管從他的歷史上還是建筑風格上,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那其中一定要去的就有三座寺廟了。有人把峨眉山比作一尊佛,佛腳便是我們入山的第一大寺報國寺,而佛頭就是我們的主峰金頂,佛的心臟當之無愧就是半山的萬年寺。這三個地方,是我們來峨眉山朝山拜佛無論如何都不能錯過的三個寺廟。
報國寺:位于山腳,始建于明代,是一座集建筑藝術、書法藝術、雕刻藝術、楹聯藝術等文化藝術于一體的寺院。建筑藝術主要表現在整個寺院的建筑風格是典型的川西民居與佛寺結合的形式,四重大殿依山而建,逐級升高;書法藝術主要表現在寺院里的楹聯出自很多名人的筆下,有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康熙時期的縣令王藩、民國時期的蔣介石及現代的劉君照、張愛萍將軍、原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四川書法家方濱生等;雕刻藝術主要表現在寺院門前的那對石獅,雕刻于明代,造型非常生動;楹聯藝術就是全山寺廟的一大特色了,而表現在報國寺里的就是這里有全山最短的一幅楹聯,掛在第三重殿七佛殿里的“一合相 兩足尊”,短短六個字,卻道出了佛家認為的如何才能成為人人所敬仰的佛的方法,那就是達到智、慧兩足的思想境界。
萬年寺:位于半山,海拔在1020米,始建于東晉時期,是目前所了解的有資料記載的峨眉山最早的一座寺廟。香火非常鼎盛,很多重要的佛事活動都在這里舉行,這里有全山唯一的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普賢騎象,有唯一的一個無梁磚殿,有全山的三大鎮山法寶――御印、佛牙、貝葉經等。
金頂:金頂是峨眉山的主峰、峨眉山的象征,海拔3077米,自古以來便匯集了峨眉山佛教發展的最高成就,既代表了佛的圓滿光明,又匯集了人間對光明和幸福的向往。是傳說中有峨眉山最早的一座寺廟的地方,即公元63年,比萬年寺足足早了336年,甚至比洛陽的白馬寺還早4年。自古就有的金、銀、銅殿構成了金頂寺廟的獨特風格,特別是2005年新建的48米高的渡金四面十方普賢像,更是將金頂的佛教文化推向了一個高峰,讓人真切的感受到佛在景中,景在佛中,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無盡禪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