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九寨溝、黃龍風景區名勝區相鄰的茂縣、汶川一帶,是我國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之一。當地主要生活著藏、羌兩個民族,而以羌族人數為最多。景區中,藏族質樸的木板房、羌族形態獨特的碉樓散步在青山碧水之間,已成為九寨溝、黃龍風景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地民眾樸實熱情,十分好客。游客在征得主人同意后,可到藏羌人家中作客——出于禮貌,事先準備一點糧果給少數發言辭 的小朋友,您將受到歡迎。藏民帳篷中間是一個火塘,主客入內,圍著火塘而坐。酥油茶是藏民主要食品之一。
藏族同胞的隆達、經幡、水轉經為冬日的九寨溝增添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游人在享受九寨溝冬趣的同時,不妨到藏家去作客,喝一口香噴噴的熱奶茶,咂一口醇香清爽的青稞酒,再欣賞一下藏羌民族歌舞,消盡寒意,消盡憂愁。
至今,九寨溝人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和生產方式等,還保持著濃郁而古樸的藏族傳統:精美的服飾,剽悍的腰刀,香醇的青稞酒、酥油茶,潔白的哈達,歡快的踢踏舞,穩健的二牛抬杠,是對生活的熾愛;遍地的瑪尼堆,高聳的喇嘛塔,循環不息的轉經輪,是對宗教的虔誠。
寶鐿巖下的扎如寺,飛閣流丹,晨鐘暮鼓,肅穆巍峨,是建于明末的藏傳苯教寺院,每年的"良敏王清"和"麻孜廟會",神圣而隆重。在九寨溝周圍,藏羌回漢各民族和睦相處,互相促進,共同繁榮:草地上英俊的騎手,清真寺膜拜的回民,岷江畔大禹的傳人,咂酒與鍋莊,碉樓與羌笛,一起譜寫了一首悠揚的民族融合之歌。
進入九寨溝,人們可見一些藏族群眾或手執一個高約7厘米、圓徑10厘米,兩垂著小耳的嘛尼手輪,一邊不停地轉動,一邊念念有詞,或來到嘛尼桶前,靛一轉桶育經。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永世不停。原來,根據佛教教律,凡轉動一次手輪或轉桶,即當育經一遍。如育經千遍,可免罪孽,獲得超度,因此有些虔誠的信徒,是在嘛尼手輪與嘛尼桶不停的轉動中走完自己的一生。他們一邊轉桶搖輪,一邊念念有詞,總是"?嘛呢???"地反復呤育。這六個字,是藏傳佛教六安真言的譯音,它們概括了大乘佛教全部價值觀念和奮斗目標,吟六字真言,被信徒們視為完滿功德的途徑。
|
|
|
獻哈達 |
獻“哈達”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在西藏,婚喪節慶、迎來送往、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送別遠行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獻“哈達”是對對方表示純潔、誠心、忠誠、尊敬的意思。據說,藏民進了寺廟大門,先獻一條哈達,然后參拜佛像,到各殿參觀,隨坐,到離別時,還在自己坐過的座位后邊放一條哈達,表示我人雖離去,但我的心還留在這里。
“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品,紡得稀松如網,也有用絲綢為料的。上品“哈達”織有蓮花、寶瓶、傘蓋、海螺等表示吉祥如意的各種隱花圖案。哈達的質料,因經濟條件不同而異,但人們并不計較質料的優劣,只要能表達主人的—片良好祝愿就行了。哈達的長短不一,長者 l至2丈,短者3至5尺。藏族認為白色象征純潔、吉利,所以,哈達—‘般是白色的。此外,還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云,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征大地。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貴的禮物。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情況下才用。
藏式木樓
九寨溝藏式木樓是一種石木結構的樓房,2至3層不等,立圓木為柱,四周砌石墻,墻上搭木鋪木桿,再鋪土夯緊。底層作畜圈,二層以上四周用木板圍墻,各房間也用木板間隔,作客廳、經堂、廚房、臥室。各家房屋座向不一,房前屋后及寨前均立經幡。
這些藏式木樓外形美觀,二層以上開大窗,設陽臺。房屋內外雕鏤精美,墻上、壁板上用五色顏料繪有各種花卉、鳥獸圖案,門上貼獅、虎等動物圖畫,色彩鮮艷,花紋吉祥。
羌族碉樓
羌碉是為了保衛羌民,保衛羌鄉羌寨而修建的,歷盡千百年風雨不僅保存完好,至今仍然是羌族人生活的空間。
羌碉是在不繪圖、不吊線、不搭架的情況下用泥土和石片信手砌成。規格有序,錯落有致。羌碉外形有四、六、八角;內部或圓或方或多邊;頂部為平頂;通體成錐體。
碉樓空間內外形態跟其分布地區直接相關,大致分為茂縣、雜谷腦河下游、羌峰地區三類。茂縣地區以黑虎、三龍、曲谷等鄉為羌族碉樓最具原始特點地區,松潘縣也可以看到一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