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頤和園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國古典園林之首,總面積約290公頃,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全園分3個區域: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以玉瀾堂、樂壽堂為主體的帝后生活區;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的風景旅游區。全園以西山群峰為背景,加之建筑群與園內山湖形勢融為一體,使景色變幻無窮。
門票: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聯票60元
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聯票50元
園中園票價:德和園5元、文昌院10元、佛香閣和排云殿10元、蘇州街和澹寧堂10元。
頤和園原是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公元1750年,乾隆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3000萬兩白銀重建,改稱今名,作消夏游樂地。到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燒毀了許多建筑物。1903年修復。后來在軍閥、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解放后不斷修繕,才使這座古老的園林煥發了青春。 頤和園的面積達290公頃(4350畝),其中水面約占3/4。整個園林以萬壽山上高達41米的佛香閣為中心,根據不同地點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樓、閣、廊、亭等精致的建筑。山腳下建了一條長達728米的長廊,猶如一條彩紅把多種多樣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連綴在一起。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是舉世罕見的園林藝術杰作。
主要景區:
東宮門區:在頤和園最東邊。這一帶原是清朝皇帝從事政治活動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見大臣的仁壽殿和南北朝房、寢宮、大戲臺、庭院等。東宮門現在是頤和園的正門
萬壽山前景區:景區由兩條垂直對襯的軸線統領,東西軸線是長廊,南北軸線從長廊中部起,依次為排云門、二宮門、排云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萬壽山原名金山、甕山,海拔109米,南依昆明湖,以佛香閣為中心,形成了一組氣勢雄偉、巍峨壯觀的建筑群。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和昆明湖”的石碑,西側有五方閣和寶云閣。登臨山頂,可俯看昆明湖景色。
后山后湖景區:位于頤和園最北部,建筑較少,林木蔥籠,山路曲折,優雅恬靜,與前山的華麗形成鮮明對比。一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鄉特色的蘇州街,布局緊湊,各有妙趣。
頤和園集中了中國古典建筑的精華,容納了不同地區的園林風格,堪稱園林建筑博物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