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洞奇、水秀、山清、石美堪稱“四絕”,千百年來陶醉無數文人墨客。區內勝景繁多,以一江(漓江)、兩洞(蘆笛巖、七星巖)、三山(獨秀峰、伏波山、疊彩山)最為秀美。 漓江山清水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巖溶山水游覽區。
桂林至陽朔段的漓江,沿途峰巒挺秀,碧水如鏡,青山浮水,倒影翩翩,兩岸景色迭出,如百里錦繡畫廊。有象鼻山、穿山、斗雞山、凈瓶山、磨盤山、冠巖、秀山、仙人推磨、九馬畫山、黃布倒影、螺螄山、碧蓮峰、書童山等勝境。江中倒影連綿,水、山、岸相映成輝,融為一體,讓人浮想聯翩。
漓江的奇在它的山光水色之變中,一天中早上和中午不同,陰天和晴天不同,千變萬化的景色讓人流連忘返。“九馬畫山”峭壁面江而立,峭壁上仿佛千軍萬馬奔騰。“興坪”古鎮青山綠水景色如畫,鎮前的深潭清澈不見底,鎮后的山上有古榕濃蔭如蓋。漓江及其支流,在石山峰林中,秀麗無比。
“天然藝術宮”蘆笛巖洞奇石美,洞內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玲瓏多姿,景象萬千,洞內各種石頭組成的雄偉“宮殿”、高峻“山峰”、擎天“玉柱”、無邊“林海”讓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中。
民俗風情
桂林現如今聚居著瑤、侗、壯、苗等28個少數民族,眾多的少數民族給桂林帶來了濃郁的民俗風情、社交婚俗。
瑤族的傳統舞蹈長鼓舞(又稱黃泥鼓),舞姿優美,鼓影紛飛;侗族有自已的民間戲曲——侗戲,“月也”聯歡,豐富多采,氣氛濃郁。并以建筑藝術見長,高超的建筑藝術,以風雨橋、鼓樓為代表;瑤家的“打油茶”有客必敬情誼深;壯族特有的“歌圩節”(又叫“三月三”)、“拋繡球”及“背新娘”、“砍梯”、“拆橋”、“對歌”等獨特婚俗別有風致;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剪紙、手飾制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安仍铝痢保ㄒ喾Q走寨)、“游方”(又叫趕坡會)、“對歌十八規”又是苗族人表達情感的方式。
距桂林市100公里的龍勝,是瑤、侗、壯、苗等少數民族聚居之地,著名的龍脊梯田境內,布滿了濃厚民族風情的黃洛瑤、銀水侗寨等民俗村寨。桂林市臨江路兩江口,又建有漓江民俗風情園,將瑤、侗、壯、苗族的文化、藝術、民俗、歌舞、餐飲匯聚一體,在歡歌中體驗民族風情,令人流連忘返。
桂林民歌
桂林民歌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與勞動相聯系的笛篙歌(漁歌)、山歌;與民族相聯系的龍船歌、賀郎歌、伴郎歌、婚禮歌、哭嫁歌、孝歌;與娛神祭祀相聯系的跳神歌曲;與宗教相聯系的回族歌曲;有一定娛樂、欣賞價值的民間小調和一些乞討、行業叫賣性歌謠等
最普及、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山歌和龍船歌。
山歌曲調簡單、樸實,節奏自由,在農村廣為流行。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曲調。多為上山砍柴或田野勞動時,即興編唱、有獨唱,也有對唱。 |
|
|